這是歷史學者勒華拉杜里(Emmanuel Le Roy Ladurie)提出的概念——疾病統一世界。
杯盤狼藉,各已陶然,或坐或臥,或歌或嘯」。就其存者言之,固不失為簡潔生動的自傳文字。
乾隆皇帝巡遊江南,屢次到達蘇州,當時蘇州是江南的最繁華地,自古以來文化昌盛,山水優美,園林眾多,宋朝就有「天上天堂,地下蘇杭」之譽,《紅樓夢》裡稱讚姑蘇閶門「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」,言不為過。可惜在他生前未曾正式刊行,因此知者甚少,差點就遺忘於人間。林語堂乃說本書是「代表中國生活藝術及文化精神的專著」。儘管身處困境,仍不忘苦中作樂。我在猜想,在蘇州家藏或舊書鋪一定還有一個全本,倘然有這福分,或可給我們發現。
書之佳處已詳於麐生所題。〈中山記歷〉當是記漫遊琉球之事,或係日記體。北村日出夫、中野收編,《日本的電視文化》(有斐閣,一九八三年)。
也就是說,有那麼多人可以坐在自己住的屋子裡看電視。這個節目除了星期天外,每天早上播出十五分鐘,每半年各播出一個故事。戰後的日本,需要訴諸於國旗、國歌、詔令及軍事訓練以外的東西,作為表示彼此團結的記號。NHK收訊訂閱數量的變遷 註1:一九五四至一九六一年電視機簽約(接受電視訊號的合約)數。
除去這個例子,我想不出電視有扮演過動員民眾抗議政府的角色。另外也有百分之三十三・九的英國人有相同看法。
他將NHK電視台的紅白歌唱大賽廣告,與英國政府刊登的徵兵廣告結合,製作合成照片,掛在新建的NHK電視台大樓正面。註釋 註1:世代的差異,一是用一九四五年戰敗時是否已經懂事,意即是否記得戰爭時代的事來作區分,後來則用電視世代與電視前世代來區分,也就是是否將電視播出視為理所當然、把它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即使現在,日本人還是和戰前一樣,把去明治神宮拜拜,當成一年年底或新年年初的例行活動,但是絕大多數的人,會在同樣的時間,也就是一年的最後幾小時,與自己家人一起收看NHK的紅白歌唱大賽。現在(我說的是去年),一九七九年約有兩千九百萬戶家庭擁有電視,相當於日本所有家庭的百分之九十。
今天,我們要來談談,日本半官方媒體透過電視播放大河連續劇所表現出的主流共同文化。(註2) 其他常看的節目,還有NHK清晨播出的連續劇。這份資料來自於去年,即一九七九年進行的國際幸福度調查,發表於一九八〇年一月一日的讀賣新聞上。一九五三年電視台開播,一九六一年,每天看電視的人數首度超越了每天聽廣播的人數。
在占領期間長大的孩子們,在占領結束,看到公共建築物上掛出以前禁掛的國旗時,竟不知道那就是日本國的國旗。進入占領以後的時代,尤其是日本經濟復甦之後,公共電視台播放男女流行歌對抗賽的電視節目,作為點綴一年結尾的活動,這節目成為團結全體國民的主要象徵之一
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七年合約甲(包合接收電視訊號的合約)數。加拿大人有百分之二十五・一,認為自己的生活中不需要彩色電視。
對照於美國,美國人當中有百分之二十九・七的人認為自己的人生不需要彩色電視。但即使如此,批評的矛頭卻是美國政府的政策,而不是日本政府的政策。徵兵官指著前方說「有人沒在看嗎?」的氣勢讓沒看的人感到膽怯。現在(我說的是去年),一九七九年約有兩千九百萬戶家庭擁有電視,相當於日本所有家庭的百分之九十。若不是在這種狀態下,將電視交給國民,對統治階級來說,恐怕會成為危險的工具。這是因為孩子們在電視上看到,相撲的賽場到了所有比賽最後一天,也就是千秋樂那一天,大家會唱〈君之代〉。
註釋 註1:世代的差異,一是用一九四五年戰敗時是否已經懂事,意即是否記得戰爭時代的事來作區分,後來則用電視世代與電視前世代來區分,也就是是否將電視播出視為理所當然、把它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即使現在,日本人還是和戰前一樣,把去明治神宮拜拜,當成一年年底或新年年初的例行活動,但是絕大多數的人,會在同樣的時間,也就是一年的最後幾小時,與自己家人一起收看NHK的紅白歌唱大賽。
一九六八年以後,一般合約(除了電視播放的彩色收訊合約)數與彩色合約(包含電視播放的彩色收訊合約)合計數。有些家庭甚至家裡放了三台到四台電視,家裡的每個人都可以隨意欣賞自己喜歡的節目。
|Photo Credit: 馬可孛羅 從明治維新到十五年戰爭結束,在日本人的生活中,夾雜著許多測試忠誠心的機會。那時候韓戰的發生,日本快速出現了經濟復興的徵兆。
我舉個數字作為參考,一九七七年,在觀眾人氣票選中,有百分之七七・七的人將第一名投給NHK紅白歌唱賽,一九七八年,該節目也得到百分之七七的人支持。這個節目除了星期天外,每天早上播出十五分鐘,每半年各播出一個故事。投降之後,以及占領期間,日本人的生活中幾乎沒有這類忠誠的測試,即使到了國家的節日,政府也不會要求每個家庭掛出國旗,以向鄰居們表示「吾家為忠義日本人家庭」。在此後的電視歷史中,這個媒體只有一次充當提高民眾對政府不滿的工具,那是一九六〇年六月的抗議事件,在那段期間,有些回家吃晚飯的民眾,從電視上看到國會周圍示威遊行的狀況,便匆匆吃完晚飯再次出門,參加這場抗議遊行。
(註2) 其他常看的節目,還有NHK清晨播出的連續劇。日本自衛隊的行動是由美國政府的軍事政策決定,雖然與英國政府無關,但這廣告意義深遠。
這份資料來自於去年,即一九七九年進行的國際幸福度調查,發表於一九八〇年一月一日的讀賣新聞上。除去這個例子,我想不出電視有扮演過動員民眾抗議政府的角色。
今天,我們要來談談,日本半官方媒體透過電視播放大河連續劇所表現出的主流共同文化。藉由這個忠誠心的測試,讓不忠的臣民曝光,將他們排除。
進入占領以後的時代,尤其是日本經濟復甦之後,公共電視台播放男女流行歌對抗賽的電視節目,作為點綴一年結尾的活動,這節目成為團結全體國民的主要象徵之一。也就是說,有那麼多人可以坐在自己住的屋子裡看電視。這些電視劇稍後我們再來討論,現在先離開這個主題,來談談前電視史,也就是日本電影的歷史吧。可見電視對日本人生活的影響有多大。
此外還有個NHK大河連續劇,每週日晚上播出一小時,連續播出一整年。北村日出夫、中野收編,《日本的電視文化》(有斐閣,一九八三年)。
NHK收訊訂閱數量的變遷 註1:一九五四至一九六一年電視機簽約(接受電視訊號的合約)數。一九五三年,也就是在日本電視歷史的開端時,全日本的電視機有一千台,主要放置在大型飯店或咖啡館裡,民眾都是去那些場所看電視節目。
這是總結過去一年印象的一項活動,好像這一年都和大家選出來的歌手一起度過。木村恒久創作的合成照片|Photo Credit: 馬可孛羅 這張合成照片的發表,距離今日已有十年之久,但直到現在,NHK的紅白歌唱大賽還是在每年年底的除夕夜舉行,占據當年所有電視節目中,最受歡迎的寶座。